《第四張畫》,這個片名,實在讓人猜不透到底是要演什麼,即便是看完電影,也是很難說個清楚,和上回看完《醫生》一樣~~~好看,但也需要深思。
片中由一個小男孩-小翔的孤苦遭遇,帶出他身邊形形色色的人,反映出現今社會的一些悲劇。小翔在片中畫了四張畫,分別代表著對他產生衝擊的事情,同時,也代表著他從這四張畫中,逐漸認識生命及探索這個世界的過程。
導演鍾孟宏在本片關注了很多社會議題,像是城鄉差距、失蹤兒童、家庭暴力、外來人口等等,都是一般國片比較少碰觸的層面,加上其攝影的美學,塑成他和其他導演很不一樣的風格。無疑的,他是台灣導演中最有個人色彩的一位導演。
片中除了童星畢曉海的演出很吸睛之外,納豆和郝蕾的表現也都蠻突出的,相較之下,戴立忍獨白的那一段就顯得遜色多了,而且還害我一度以為是靈異第六感。
雖然這部片主要在刻劃台灣社會的暗面,但是透過影像所呈現的,卻又是一幅幅台灣的美麗景緻,之中有帶著有點失真、有點迷幻似煙的哀愁,而且所到之處都是人煙稀少之地,彷彿台灣就像座孤島似的。
結尾的部份,看完電影一陣挫鍔(相信絕大多數的人都是這種反應:啊!?沒了喔!?),後來看了影評才比較了解。原來,要畫別人很簡單,而自己反而是最困難的。更何況是一個十歲小男孩,在歷喪父後的孤苦伶仃,重逢生疏的生母及陰森暴力的繼父,認識了一個招搖撞騙的朋友之後,他該如何在盡是疑惑的生活之下看見自己?他該如何面對往後的成長?這也是導演拋出來要觀眾思考的問題吧。
總之這是一部內容多元的電影,不是用來大哭大笑的,而需注意暗部細處的玄機與暗喻,可以說是很特別的觀影經驗。
a quickr pickr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