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還未上演前就話題不斷,抗議的聲音也曾經在新聞版面上吵得沸沸揚揚的。
上映之後,票房奇佳無比,適逢年假,幾乎是場場爆滿。
雖然我不是兩大男主角的粉絲,題材也不是我喜歡的類型,甚致是我也不是很喜歡這部片拿這麼大一個"艋舺"來做標題,但是總是要看過才能批評,更何況我也是艋舺人出身,到底也要了解一下豆導是怎麼拍這部"艋舺"。
在未觀影前,一直把這部片想成黑幫作惡使壞的黑暗電影,結果其實不然。
說穿了,它只是一部披著黑幫電影毛皮的青春記事罷了。
它只是以黑幫做為背景架構,來闡述一群年輕小伙子不知天高地厚、自以為是,逞兇比狠的瘋狂歲月。
這種講義氣不知意義為何物的年少輕狂,相信定能勾起大部份男性觀眾的回憶,或許還會熱血沸騰一陣也不一定。
不過,要我對於這種打打殺殺的片子有什麼共鳴的話,實在是很困難的。
關於豆導的片子,很多人都說他有一定的品質,我不太看台灣劇,所以無從表示贊與否。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我非常不喜歡他老愛在自己的片子軋上一角,導演就專心做導演嘛,幹嘛老是想出來插花......!記得他之前有說不再自的片子露臉了,怎麼這次還是有叻!?希望這是最後一次了。
電影的開頭和結尾其實我還蠻喜歡的,看過的人都知道,在開演10分鐘之後,才在螢幕上群架的畫面中秀出斗大的"艋舺"二字!或許不是什麼了不起、創新的手法,但是至少在國片中來說,還蠻令人驚喜的。
結尾的部份,我也覺得還不錯,志龍從和尚背後猛然大刀一揮,讓太子幫徹底結束,讓大家都玩完了,也在這裡才顯露出他克服自己的懦弱、展現大哥勇氣魄力的一面。
還有那一抹灑地的鮮血櫻花,像是象徵著蚊子永遠也到不了的夢想,亦或是他們年輕短暫歲月最終的句點,稍縱即逝。中間的部份我就覺得還好,有點混亂,像是突然上山練武又下山的...。
本劇演員其實都還演得不錯,角頭大哥馬如龍就不用說了,小天和小廷和其他太子幫的3位也ok(其實平頭的小天真的很適合演黑道),比較讓我吃驚的是陳漢典的演出,完全跳脫"康熙來了"的丑角模樣,衍然活生生就是一個街頭的小混混!至於飾演文謙的王識賢,也把其陰險算計的角色個性演得栩栩如生(咦~~他以前在鄉土劇也是演這麼好嗎?)。
總之,如果以娛樂商業片來評價這片的話,我覺得還不差啦,至少能振興一下國片市場,讓大家願意去戲院掏錢買票。
不過,還是不是很認同電影名稱要取作"艋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