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內容為~
奇奇,一位孤獨的瑞典母親,與不常往來的兒子維特尷尬地渡過生日。她決定跟維特到台北旅行,維特驚喜答應,卻不知母親想的其實是與網路認識的台灣男朋友見面。

在這片陌生的東方領土,維特認識了弟弟,兩人在旅行中建立起一種互相依存的親密感,就當維特發現母親只是來台北找男人時,憤怒的他斷然離開,轉投向弟弟,沒想到弟弟的家庭問題卻讓兩人被黑道挾持。

不通中文的奇奇為了救出兒子,只好向台灣男朋友求救,從黑道手中救出維特跟弟弟,並且重新開啟與兒子之間對話的心。




基本上,這是關於城市•旅行的故事。對母親奇奇來說,是一段尋愛的旅行;對母子來說,是一段化解彼此陌生感情的旅行;而我想最重要的,對導演來說,是一段重返家鄉尋根的旅行。

導演劉漢威是台灣-瑞典混血兒,從小生長在屏東,直到17歲才回到瑞典。同時,這部片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劇情片,在遠離成長環境這麼多年之後,台北的變化應該讓他有不少的衝擊與想法,這些過去的回憶與經歷或多或少都投影在電影之中。

霓虹心全片百分之九十在台北拍攝,甚致也到了已拆的三芝飛碟屋取景。不過在導演的拍攝之下,台北並是那麼地美麗親切,也不是那麼地熟悉可辨。

完全不是我們想像在電影中台北該出現的模樣。(有點失望也有點驚訝)

全片拍攝都加了濾鏡(我猜測),所以畫面的顏色都霧霧的,陰陰的,雰圍低調,和往常所見的國片中呈現的台北、台灣都大不相同,讓我們對於影片中再熟悉不過的地方產生一種莫名說不清楚的距離感。

往往,距離都是遠的時候美麗,近的時候醜陋。

在網路上遠距離的談情說愛是多麼地愉快親近,而真正碰面之後的現實是多麼地殘酷不堪;母子之間的疏遠關係,平時相安無事,但旅行開始後,太靠近的距離卻讓衝突浮現,所有內心的情感在縮短距離之後都逐一流動湧現。

最後結尾在屋頂天台的那一段,當下其實讓我有點疑惑,但現在想想,其實也還算OK,在誤會、衝突都解決之後,旅程也將近尾聲,而這一段特殊的旅行經過也使三個人都能再繼續進行下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

霓虹燈下,閃爍著的對未來一絲契機~



看完"霓虹心",讓我想起好幾年前的一部片子~"愛情,不用翻譯"。
同樣也是一部由外國人來拍的關於旅行•愛情•城市的片子,只不過場景設在"東京",當時是在日本電影院看的,記得觀影的心情也是蠻熟悉又陌生的。

對於我們每天所處的城市,外國人眼下的風光所帶來的文化衝擊也在我心裡擦出了像霓虹燈般地光芒。



PS一直在想為什麼片名要取做"霓虹心"呢?

後來發現:
霓虹霓虹,原來「霓」和「虹」是不一樣的!

二者都是陽光被小水珠折射和反射所形成的彩虹現象,但是光線被水珠折射兩次和反射一次就叫做虹,光線被水珠折射兩次和反射兩次就叫做霓。由於霓比虹反射多一次,光線的強度較弱,所以並不常見。另一方面,因為霓與虹的反射路徑不同,所以我們看到霓的七色剛巧與虹的七色上下相反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alit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