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一篇一探"古山園旅社"之後,又順道來到剝皮寮老街玩玩。

剝皮寮老街(即今康定路173)為艋舺現存仍保有清代街型的道路之一,因日治時期的都市計劃中劃歸為老松國小預定地而限建,所以街道及建築物舊貌才得以保存至今。

「剝皮」一詞的由來眾說紛紜,目前仍舊沒有確切的答案,或以字解釋著眼,認為「剝皮」之名來自於剝樹皮、剝獸皮;另以發音相類著眼,認為「剝皮」即是「北皮」各家說法莫衷一是,仍待進一步的資料加以考證釐清。



由於到達的時候離導覽還有一段時間,於是我們先在附近亂晃拍照,晃著晃著赫然發現"雕剪人像"這個攤位。
還在猶豫會不會來不及聽導覽的時候,攤位阿伯跳出來說,很快啦!我剪2分鐘就好了!
我一聽馬上阿莎力地說:好好好!

↓隨喜金還限定不得高於100元,好有個性喔



↓阿伯真的剪得好快,沒兩三下就完成了
剪完轉頭一看,還真多人圍觀哩,真害羞
    是我帶來排隊人潮的嗎??哈



↓有沒有像啊? 我自己覺得還不錯啦 



現在所謂的「萬華」,在光復前被稱為「艋舺」。

而艋舺一名的由來是因平埔族獨木舟和獨木舟聚集的地方為「艋舺」,亦作「蟒甲」、「文甲」、「莽葛」,為凱達喀蘭族語「Moungar」之音譯,當時他們除了射魚維生外,並以獨木舟載運所產的蕃藷、順淡水河而上,和漢人進行物物交易,淡水河濱群舟蝟集,如此景象成為「艋舺」地名的由來。
而「艋舺」獨木舟,小的可以搭乘2至3人,較大的「艋舺」則可以搭乘二十餘人,因為
製作簡便,材料取得容易,於是「艋舺」就成為了當時台北盆地最常見的交通工具。


原來艋舺就是↓你啊




老街翻修之後,將幾個當地早期具代表性的店家遷入裡頭供遊客參觀。

適逢農曆春節將近,現場還有春聯揮毫的活動,可以自己發揮也可以請名家老師代筆。

我們要離開的時候,看見老師還在服務遊客,還在提筆懸腕,二個多鐘頭.....真是太強了,果然有練過~




離去前在入口處發現有主持人在帶小朋友玩↓"河洛韻"(一直以來只會唸閩南語,原來中文字是這麼寫的)

"河洛韻"是以前人玩的一種遊戲,有一點點像大富翁,有一點點像擲骰子遊戲,每擲出骰子,會隨著點數向前,並隨著點數而唸出不同的口訣,每年過年回阿媽家,阿爸的兄弟們就會在酒足飯飽之餘玩起這個遊戲。

因為要記口訣,所以我並不會玩,只覺得口訣都有押韻,文字的韻律配合大聲喊出來的口氣,聽起來還蠻有趣的。

愈多人一起吆喝更為有賭博的氣氛。

可惜主持人太年輕,可能也不太懂,沒用台語唸口訣來帶動就一整個沒有帶出這個遊戲有趣的地方。

回家之後我跟阿爸提到此事,阿爸說:哎喲~ㄚ  ㄋㄟ 哪無好 ㄙㄣˋ!?

我就跟阿爸說,對啊 那就失去河洛韻的精神了!你應該去做志工當主持人啦!(認真地捧阿爸)

也不知阿爸是開玩笑,居然說:對對對,要傳承要傳承!
(我心想~那我是不是該先學一下叻)





老街裡滿滿是人,等「艋舺」這部電影上映之後應該有更多的人來參觀吧。

這個被世人遺忘許久老城或許能因此獲得一絲曙光。(but一陣風潮後更加速沒落的失敗例子也不少就是了)

不過,我卻覺得有一點小小失望,因為覺得這裡整理復修到有點做作,原本我期待的老宅古街不是這樣的。

感覺像是另一個傳藝中心....,而且台北市要宣傳"花博"也不需要到處每個活動都要強硬亂加吧?!
花博的東西擺在這裡非常突兀,和艋舺完全不相干啊。

台北的古城就只有這麼唯一一個,能吸引外國觀光客的地方就靠這裡啊,政府不該再重視一下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alita.H 的頭像
    Lalita.H

    Lalita的生活筆記簿

    Lalit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